無論是一個教師或者是一個演講者,或者是一個介紹、說服
能夠抓住閱聽者的學習狀態、興趣,正確的傳遞你的訊息,就是一種有效能的教學

有效能的教學 -黃淑馨 97/03/24

一、教師的七種專業知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Shulam(1987)

1.一般教學知識(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):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掌握班級經營及與學生互動的知識。

2.有關學習者的知識(knowledge of learners):教師對於學生先備知識以及學習特質的瞭解。

3.內容知識(content knowledge):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內容知識與瞭解學科教學本質。

4.學科教學知識(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):教師必須省思自己是否達到學習數學/國文/英文/歷史/地理/電腦資訊…的目的,是否給予學生足夠的鷹架,使學生真正「理解」(而不是記憶與背誦),建構有用的知識。(即學科教學法)

5.課程知識(curriculum knowledge):教師需要對整體課程的安排有所瞭解,而非一課一課地照著教科書教。教師可以對於課程所欲達成的目標進行反省,並能評析某教學內容在整體課程中的功能,並判斷是否重要。

6.教育情境知識(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):教師的教學受到學生家庭背景、社區環境、社會期望、教育改革、學校行政等因素影響。

7.教育目標知識(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):每一位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學與教育目標,(即教育信念)杜威學生中心哲學的信奉者嗎?是人本主義者,還是行為主義者?但不是每一位都意識其目標與行為是否結合。教師可以省思不同教育目標間的差異,並且省察自己的教育目標是否應該調整,或教育目標是否與教學內容與方法配合。教師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與班級經營如何與理念配合?

二、有效的教學設計

教學設計:是一個具體實施教學系統方法而採行的可操作程序。
學生如何學習的過程
教學設計的過程

學生如何學習之途徑: 知識學習的訊息處理歷程

圖片1

不同的心理表徵
輸入、輸入編碼、貯存、
檢索、解碼、輸出

主要教學與學習理論


訊息處理論教學注意事項:
首要引起學生注意—學生才可能編碼轉化成感官貯存(重視學習動機),否則立刻遺忘
從感官記憶到短期記憶:
1.一邊接受刺激邊接受反應的心理歷程,若不進一步處理(練習、提問、討論、、、),則會遺忘
2.有運作記憶的功能,即對訊息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,若刻意保留會成為長期記憶。(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習輔導策略)
3.教師在教新觀念,呈現教材時,先引起學生動機或注意,進而引導學生,在短期記憶階段使用舊經驗對新的訊息思惟運作,從而獲得新知識。必先經過短期記憶,才可能有長期記憶。
4.長期記憶區要訓練學生歸類,包含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。語意記憶的功能分別學習兩種知識: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。


教學設計


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
1.分析教學對象:誰?特徵如何?先備知識如何?
2.訂定教學目標:可觀察、可測量的 認知、情意、技能
3.運用教學方法:教與學的方式、媒體的選擇
4.實施教學評量
  四者相互關聯、相互制約、是個動態系統


教學設計過程模式

教學設計過程



教學設計過程及其組成要素


2.教學內容分析:根據課程目標,確定內容大綱並加以組織,把課程目標分解為一系列子目標,即單元目標。進而根據單元目標進行學習任務分析,確定單元目標所需的子知識和技能。再根據單元目標分解成課目標。藉以下問題來啟示內容的選擇和組織(p.75.86~)
   (1)教這些概念需要使用哪些正例予以說明?
   (2)是否需要包括一些反例,以提高學生的辨別技能?
   (3)在學會這些原則時,需要先掌握哪些概念?
  (4)學習者要解這題時,需要哪些具體步驟?

注意:教材內容(教學內容)一定要先經組織處理,切忌依照教科書內容順序教學,因為學生的起點行為不同,邏輯順序也不同,教師要設身處地由學生的角度去思考,如何教學生才學得會?才聽得懂?

教學設計過程及其組成要素
5.教學策略設計:包含課的劃分、教學順序安排、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教學組織形式的選用(待詳述)
6.教學媒體選擇
7.教學媒體設計
8.教學評量: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

三、有效的教學策略

定義:「如何教?」是實現學習目標的方式。
具體項目
1.課的劃分
2.教學順序設計
3.教學活動設計
4.教學組織形式

 張祖祈等教學設計p.193~

教學順序設計—

指教學內容的各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
它決定「先教什麼、後教什麼」
由簡單到複雜、從一般到個別的分化

如:語文知識方面
單字語詞的基礎知識
提供前置組織(學生的舊經驗)用邏輯順序或根據有意義的上下文組織語文訊息
漸進分化、統整調和


教學活動內涵與設計

意義:教師有目的、有計劃地激發、維持和提高學習者學習的一整套外部條件安排
(1)課前活動(pre-instructional activities)
激發學習動機(motivation)
告知學習目標(objective)
確定起點行為和知識(entry behavior)
(2)呈現教材(information presentation)
內容的邏輯次序(instructional sequence)
每單元教材的多寡(size of instructional unit)
教材內容(information)
舉例說明(example)
(3)學生參與(student participation)
提供練習(practice)
提供回饋(feedback)
提問、討論
(4)測驗(testing)
前測(pretest)
單元測驗(embedded test)
後測(posttest)
(5)課後追蹤輔導(follow-through activities)
補救教學(remediation)
補充教學(enrichment)

每堂課的教學學環

上課前:教案設計
計劃:教學目標(瞭解學生起點行為,決定學生學完這單元,學生能得到什麼?)
內容分析:分析教學內容
行為策略:教學方法、教具、媒體、評量、、、
上課中
準備活動:引起動機、喚起舊經驗、說明教學目標
發展活動:講述、討論、實驗、實作、練習、問答、活動、角色扮演、
綜合活動:總整理、小考、交代作業、、
上課後
評量、作業、複習、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、下一單元預習

圖片2


教我,我會忘記
展示給我看,我會記得
但使我參與,我將會瞭解

四、精進課堂「班級經營」技巧 --如何讓學生專注學習 

上課教室管理是:
    每個任教老師的責任
     導師--班風
     教官、訓導人員—校風  


充分備課—完善的教學設計

黃金的第一堂課(第一週、月)--先約法三章
善用有效的肢體語言
要有掌握全局與同時處理的能力,培養學生專注力(班級經營八字訣 )
有效的教學時間管理:增加學生專注上課時間
善用問答技巧

總結

雁行理論

做個五多老師:多進修、多嘗試、多合作、多分享、多研究
培養四高學生:高動機、高參與、高表現、高期待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