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是指居住某地區的居民,因共同關係體認而產生共同意識,經由互助合作而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組織。
社區是自然形成的,而不是法定組織,為民眾公共生活的最基本單元。
社區有分三個層次:
1. 地理社區:由地理環境所形成,為居住特定地區的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區域。(我住在安康社區)

2. 心理社區:
由社區意識所形成,社區意識是社區居民對其居住的社區在心理上有認同感及歸屬感,對所屬的社區具有責任心與榮譽感。(我以台北市市民榮)

3. 行動社區:行動參與所形成,社區居民自動地共同參與改善社區的生活條件。(我常到文山區買菜,我活動的範圍都是我的社區)

社區的類型
1. 傳統鄉村社區:
集村:以南部平原地區較多
散村:以北部山區居多。

傳統型的社區組織:
血緣關係:如胡庄。
地緣關係:如泉州厝、潮州村。
相同謀生方式的關係:如農村、漁村。

傳統型社區特色:比較熱情,互相合作。

2.現代都市新興社區:
因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緣故,居住形式發生重大變故,以公寓大廈為主。

現代型的社區組織:
社區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,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設置,屬於民法的延伸。
例如社區可否養狗、垃圾處理等問題

社區發展協是依人民團體法籌組而成,屬於人團法的社會團體。
社區發展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,以促進社區發展,增進居民福利,建設安和融洽,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之目的,有時政府會予以補助。

現代型社區特色:自掃門前雪,人際關係冷漠。

時事:
桃園縣楊梅鎮「富豪名宮」社區大樓,因「部分」住戶不肯負擔電梯維修費,致社區電梯壞了而無人聞問,在電梯慌廢期間,去年底造成一名女童摔落故障電梯坑道死亡的事件。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昨將這起「管理電梯之大樓全體住戶過失致人於死案」案偵結,認定大樓的管委會形同虛設,所有住戶均須承擔責任,依《刑法》過失致死罪嫌,將大樓內三十九戶所有權人提起公訴。這是社區住戶因為管理不善,全體遭司法起訴的首例。

社區參與
社區的居民願意積極投入社區的公共事務,經營自己的家園,例如認養且照料社區公園的樹木,成立守望相助隊等。

社區參與的型態:
分為短期抗爭型和長期經營型:
短期抗爭型無法持續的原因是事件結束後,大家的熱情逐漸消失。
例如台北木柵福德坑垃圾場、蘭嶼台電核廢料場、高雄林園中油污染事件、社區居民反對大哥大基地台設在頂樓的抗爭等。

長期經營型:社區居民訂定共同遵守的社區公約,成立社區組織(如居民自動成立的個人文史工作室,受政府補助的社區發展協會、都市的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等)。

社區總體營造(社區營造和社區發展常作比較) 社區總體營造通常有政府補助、硬體設備,為大型整體營造
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民國83年所提出的計畫。
需要居民的社區意識,由當地居民(為主)、結合民間團體與地方政府(為輔)共同努力以重建地方產業的方式,營造地方文化的特色。
營造面向:包括文化、產業、情感、地理空間與景觀等面向的營造。
宜蘭縣蘇澳白米社區的木屐藝術
苗栗縣三義的木雕藝術
台南縣白河鎮的蓮子產業
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的觀光產業
新竹市的玻璃藝術
台北縣淡水老街計畫
嘉義山美社區傳承鄒族文化
高雄縣美濃的紙傘文化
台南縣關子嶺的形象商圈
台東縣正興社區推動環保社區及推廣傳統陶藝文化
台北縣八里鄉八里社區整合十三行博物館的文化資源
車埕社區發展協會

常見方式
社區終身學習:社區大學
社區環境生態的保護:河川復育
社區歷史文化的傳承:可以凝聚社區居民的意識,
社區福利服務:對弱勢居民提供福利服務,如為社區獨居老人打掃房屋。

社區發展
現代社會是以地緣關係為基礎(即指地理社區),透過行動參與的方法(即指行動社區),來達成社區意識為發展核心理念的心理社區,共同改善周遭的問題,並提升生活環境的品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