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五個階段:幼年期→童年期→成年期→老年期,國中生正是處於少年的【青春】期。

生理方面:第二性徵日益明顯
心理方面:思考能力愈完備、對公共事務開始有自己的見解、較重視同儕團體(同學、同輩)的認同與支持、對異性的興趣增加、較重視自己外表和穿著。
情緒不穩定:青春期的少年因課業壓力較大而情緒表現不穩定。(狂飆期)

國中時期宜建立良好價值觀:價值觀是指個人衡量事物的標準,經常會影響個人的行為,而每個人的價值觀有所不同。正確價值觀的建議受到社會期望的影響最深。

人生各階段發展的特徵:
幼年期:0~3歲,我的觀念逐漸形成;且特別依賴父母、親人的教導與照顧。
童年期:4~12歲,人格行為逐漸養成。
青春期:13~21歲,身心變化明顯;仰賴父母且尋求同儕的友誼。
成年期:22~60歲,重視事業、工作及家庭。
老年期:60歲以上,退休養老,恬淡過日。

少年:
法律規定: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規定:少年是指12到18歲的未成年人;兒童則是指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

青春期少年易面臨自我認同角色混淆的危機,當他感覺自己的成長,也開始對未來具有憧憬,處理適宜便對自己產生自我認同感,不適宜便無所適從而產生角色混淆的感覺。

心理學理論補充

鏡中之我:由美國社會學家顧里提出。自我形成的概念是個人在生活中與他人不斷互動而來。
兩個我:美國心理學家米德認為自我是由「客我」、「主我」兩部分所組成, 自我形成是透過與他人的互動
客我(是指客觀的,遵守社會規範,已社會化的),而主我(是指主 觀的,易衝動的,未社會化的)。

弗洛伊得的三個「我」→本我、自我、超我(三者彼此交互影響)
1. 本我:人類原始的基本需求被「快樂原則」控制,如餓了要吃,累了要睡等。
2. 自我:以自我為中心,為「真實的我」,受「現實原則」控制,具有調節和 緩衝本我和超我產生的衝突。
3. 超我:個人的行為受「道德原則」控制,是「理想的我」。

心理學家馬斯洛的「人類需求層次論」又稱為需求金字塔,最上方為自我實現需求,依序最下方是生理需求,國中階段只需要知道共五層(後來又有加上自我超越、美的需求、知的需求)
生理需求:最基本,最低的人類生存需求。
安全需求:希望免於生理傷害及心理的恐懼而獲得安全舒適的需求。
愛與歸屬需求(又稱為社會需求):人際關係的需求,從團體生活中與人際關係互動的過程而獲得。(例如親情、友情)
尊重需求:包含自尊及受他人尊重兩種需求,通常也會指社會地位受尊重的感覺。
自我實現需求:又稱為「自我肯定」需求,指可實現個人理想或發揮潛能完成自我能力,通常自我實現需求是下方幾個需求都以達到滿足,而他為了自己的夢想或理念拋棄、放棄其他物質或頭銜,專著於自己的理念完成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